移至網頁之主要內容區位置
::: index

活動紀錄花絮

美學教師工作坊:科技與藝術跨域

{{ $t('FEZ001') }} 高玉娟

{{ $t('FEZ002') }} 藝術輔導分團|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hare/p/16LPYSmmGc/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hare/p/16LPYSmmGc/

🎯 活動主題

上午場:「紓壓電路」+「光映畢卡索」跨域課程
下午場:「靜電指揮家」+「從微觀出發」行動顯微跨域課程
講師:葉長青博士(Intel矽谷總部資深研發)

一、🪄 教師收穫與啟發亮點

類別教師觀點摘要
科技與藝術的結合「電路設計與發光卡片」提升動手創作與理解科學概念的樂趣「光影變化」、「靜電原理」、「色彩轉變」讓藝術與自然/物理融合,引發學生學習動機
跨域整合與教學延展跨領域整合強化學生素養導向學習,如將「電路」導入美術或語文課教材具STEAM精神,可延伸節慶卡片、動畫燈光裝置、顏色混合觀察等創作應用
實作可行性與創新性多位教師反映課程操作簡單、有趣、實用,能立即帶回教學現場進行調整與應用
啟發創造力與想像教師提到學生可在「錯誤中學習」、「試誤中探索」、「用創意解決電路問題」- AI與導電材料結合,可促進學生設計思維與發表表現能力

二、💡 教學實踐預期挑戰

面向教師憂慮與挑戰
設備與經費問題教材材料(導電膠帶、燈泡、紙電池等)取得不易,或需自行負擔經費低年級學生載具不足,難以推動完整實作流程
學生背景與操作能力擔心學生缺乏自然科基礎,對電路邏輯難以理解學生操作技巧不一,易發生誤接導致挫折
教師引導與整合能力教師需熟悉自然科概念與美感教學策略,否則跨域教學難以順利整合教材需根據不同年段調整難易度,避免過度負擔教師備課

 

三、📌 教師建議與延伸想像

教師建議精要內容
 擴大辦理類似研習鼓勵實作型跨域課程持續推廣,提供更多操作資源與教材指引
 加強跨科協作與自然科教師協力設計課程,提升電路原理與科學概念的精準性
 強化試誤與開放探索的氛圍提倡錯誤作為學習契機,營造自由探索的學習環境
 材料升級與安全設計建議加入「聲音」、「運動裝置」、「顏色改變」等多模態互動元件注意學生安全與年齡適切性設計

四、國際藝術教育觀點的建議回應:

作為藝術教育學者,我認為本次課程體現了未來藝術教學的四大趨勢:

  1. 科技媒材素養化:學生不再只是創作者,更是媒材與系統的設計者。
  2. STEAM以人為本的回歸:電路、光影、靜電的原理皆能轉化為「感官啟發」與「詩性連結」的媒介。
  3. 錯誤文化的教學力量:透過「試錯中的創造」,培養學生的抗挫力與學習持續性。
  4. 跨域不只是整合,而是激盪:藝術結合科學的課程不應只是拼貼,而應開啟對知識本質的思辨與探索。


{{ $t('FEZ003') }} Invalid date

{{ $t('FEZ004') }} 2025-11-20|

{{ $t('FEZ005') }} 4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