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至網頁之主要內容區位置
::: index

工作計畫(分團年度運作重點、分團專業計畫、分團會議記錄)

10月份會議紀錄

{{ $t('FEZ001') }} 高玉娟

{{ $t('FEZ002') }} 藝術輔導分團|

專業增能~藝術本位的跨科際之問題解決導向課程

摘要:藝術、身心與社會情緒學習(SEL)的關聯

藝術與身心皆是促進全人發展的重要途徑,兩者在社會情緒學習(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, SEL)中扮演相輔相成的角色。藝術透過創作與表達,培養個體的自我覺察、情緒表達與同理心;健身則透過身體的律動與專注,強化自我管理與情緒調節能力。當藝術與身體活動結合時,能創造出兼具感性與理性的學習歷程,使學習者在身心的整合中發展出更高的情緒韌性與社會互動力。研究指出,透過藝術創作與體能活動,學生能在群體互動中體驗合作、尊重與自信,進而提升幸福感與學習動機。由此可見,將藝術與健身融入SEL的教育設計,不僅能增進情緒健康與社會適應,更能促進學習者在「身、心、靈」層面的整合發展,成為具創造力與關懷力的終身學習者。

紀錄者:高玉娟

教學策略名稱:「動出情緒力:健身結合社會情緒學習的行動課程」

教學理念:

透過身體活動與情緒覺察的結合,培養學生的自我認知、自我管理、社交技巧與正向關係,讓學生在運動中學習情緒調節、合作溝通與自我激勵。

教學目標:

  1. 透過健身活動提升學生對情緒狀態的覺察。
  2. 培養學生在面對挑戰時的自我管理與堅持力。
  3. 促進同儕間的正向互動與支持。
  4. 引導學生將「身心平衡」的概念內化為生活態度。

教學活動設計:

  1. 暖身覺察(Self-Awareness)
    以深呼吸與身體伸展開始,讓學生感受當下身體與情緒狀態,並以「今日心情顏色」簡短分享。
  2. 挑戰訓練(Self-Management & Relationship Skills)
    進行小組合作的健身挑戰(如平板撐、深蹲接力、核心訓練),強調互相鼓勵與支持。教師引導學生在疲憊時以呼吸、正向自我對話維持情緒穩定。
  3. 反思與連結(Responsible Decision-Making)
    運動後帶領學生進行簡短反思:「我今天在什麼時候想放棄?」「是什麼讓我堅持下來?」
    鼓勵學生將這份自我覺察延伸至學習與生活情境。
  4. 藝術與情緒整合(Social Awareness)
    讓學生以色彩、圖像或短句表達運動後的情緒變化,透過分享理解他人的感受與努力。

評量方式:

  • 以「情緒日誌」紀錄運動與情緒變化。
  • 小組回饋觀察學生的合作與溝通表現。
  • 教師以口頭提問與行為觀察進行形成性評量。


{{ $t('FEZ003') }} Invalid date

{{ $t('FEZ014') }} Invalid date|

{{ $t('FEZ004') }} 2025-11-06|

{{ $t('FEZ005') }} 8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