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至網頁之主要內容區位置
::: index

最新消息

「素養導向教學與評量在生活課程中的實踐教師研習」活動紀錄

{{ $t('FEZ002') }} 生活輔導分團|

              

嘉義市生活課程「素養導向教學與評量在生活課程中的實踐教師研習」於10月2日順利舉行,由中央團/新竹市舊社國小呂淑娟老師擔任主講,吸引來自各校對素養導向教學有高度關注的教師參與。本次研習聚焦於生活課程中的評量設計與實作策略,從理念出發,逐步引導教師理解如何透過評量促進學生學習、展現素養能力。呂老師以豐富的教學經驗與實例,深入剖析素養導向評量的核心精神,並強調生活課程不只是知識的傳授,而是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整合知識、技能與態度,進而培養解決問題、合作互動與創新應變的能力。研習現場互動熱烈,教師們積極交流實務經驗,展現高度的專業投入與學習熱情。

形成性評量在生活課程中扮演關鍵角色,研習中強調其不僅是教學的輔助工具,更是促進學習的核心策略。教師可透過觀察、學習單、口語回饋、小組討論、自我與同儕評量等方式,即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,並提供適切引導與支持。呂老師也介紹「評量即學習」的概念,鼓勵教師讓學生主動參與評量歷程,發展後設認知與自我監控能力。這樣的評量方式不僅提升學生的參與度與學習動機,也讓教師能更細緻地調整教學策略,回應學生的個別需求。透過形成性評量,學習不再只是結果的呈現,而是歷程中的成長與探索,讓課堂充滿動能與可能。

在總結性評量的設計方面,研習中強調表現任務的重要性,教師可透過專題報告、創作展示、行動方案等方式,讓學生整合所學並具體展現能力。呂老師分享了如何設計具挑戰性與真實性的任務,並搭配績效規準(rubrics)進行公平透明的評分。這樣的評量不僅能讓學生清楚了解學習目標與表現標準,也讓教師在評量過程中更具依據與方向。總結性評量不只是學期末的成績呈現,更是學生學習成果的整合與展現,能有效回應素養導向教學的核心精神。透過任務導向的設計,學生不僅能展現知識與技能,更能培養表達、合作與創新等多元能力,讓學習成果更具深度與廣度。

研習過程中也介紹了多元評量工具與策略,包括Frayer模式、餐墊討論法、互動式教育APP(如Kahoot、Seesaw、Padlet等),讓教師能以創新方式進行評量設計,提升學生的參與感與學習動力。呂老師強調,評量不應是教學的終點,而是學習的延伸與深化。透過多元化的評量方式,教師能更全面地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,也讓學生在過程中獲得成就感與自我認同。參與教師紛紛表示收穫豐富,未來將在課堂中實踐所學,讓生活課程更貼近學生、評量更具意義。此次研習不僅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,也為嘉義市生活課程的深化與創新注入新的能量。



{{ $t('FEZ003') }} Invalid date

{{ $t('FEZ004') }} 2025-10-03|

{{ $t('FEZ005') }} 35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