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$t('FEZ002') }}生活輔導分團|
110 學年度素養導向主題統整生活課程教學實踐
聚焦形成性 回饋
以「季節 限定 。春 」主題為例
嘉義市生活課程輔導團專任輔導員/博愛國小 林哲瑋老師
前言
關於「 季節 」 這樣的主題 一直 是 我們覺得很 挑戰 的 課程 ,因為季節的樣貌與特色不是一天兩天或是立即能得到答案的, 實在是很難告訴孩子 ,也不想直接告訴孩子 季節到底是什麼樣子 ?今年度,我們團隊 以 翰林版 一下 「美麗的春天」主題進行課程轉化, 挑戰的 同時 也在思考 其實 本來就 不 需 要 用大人的角度 來 告訴孩子季節 是 什麼 模樣 在生活課程領綱中, 基本理念 就 提 到 「兒童從生活中開展學習,在生活中遊戲、探索,在生活中觀察、體驗,認識世界的樣子 」 我們期望轉化課程之後, 引導 孩子們更多生活中的探索與體驗,來認識這個世界的樣子!
在這次的課程共備 中 我們 輔導 團員 決 定 以 「 探索 」 做 為一個出發點 和重點 期待在課程中引導孩子去探索環境 然後再從環境觀察到的訊息去歸納 建立自己對 當下季節 春天 樣貌 的認識。 從一開始, 我們 就 預計 不 去 提 「 春天 」 ,也不討論現在正是什麼季節 ,但我們期望孩子在這一系列的探索活動當中 自己 體 會 、理解 、發現 現在 季節 春天 的 樣子透過 資料的閱讀與 提問 探究 進而釐清與確認, 來 達到認識與 了 解春天 的樣貌 。
春天的樣子沒有正確答案,也就因為如此在今年 「 聚焦形成性回饋 」 這樣的主題當中,我們希望孩子 在學習裡,經由老師設計的學習工具,完成一個又一個學習任務,並 與老師之間的對話 可以慢慢 形塑 孩子自己對春天的認識。我們想要讓孩子透過探索 、 體驗 、發現 、 表達 將自己對春天的感受傳達出來,甚至能將自己的感受 結合春天的 視覺元素,經由有趣的創作與設計 彩繪出ㄧ件春天的衣服。 課程實踐的歷程中, 透過輔導團夥伴 備課、 公開觀課、議課 聚焦形成性評量與回饋的探討,檢視 教學與 回饋的成效。
在課程的架構中 我們規劃 了 四個單元 從 生活中的 探索 春之探 與發現, 到 對季節變化的體驗與感受 春 有感 接著 將感受轉化成想法, 進行 實踐 創作 春手創 與規劃展覽春日展 和宣傳 這樣一系列的 學習 活動 完 成 了 這次 「 季節限定 。 春 」 的主題課程。而春天的主題課程,最終為何會 走向衣服彩繪的任務? 其實 最開始的想法, 是 源自於日常 生活中,時常會聽到季節限定的商品,而特別是衣服,什麼樣的款式 、 顏色 、 造型 會被稱作是當季限定?季節有專屬的顏色、圖案嗎?還是設計師決定一切? 那設計師又是怎麼決定這一切的? 不如就在春天的主題課程裡, 讓 孩子們 成為設計師,看看他們 如何表現出 屬於 2022 年 季節限定的 春裝吧!
{{ $t('FEZ012') }}
{{ $t('FEZ003') }}2025-01-09
{{ $t('FEZ014') }}2025-02-08|
{{ $t('FEZ004') }}2025-01-09|
{{ $t('FEZ005') }}8|